(本网消息)
2024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而不仅仅关注血糖,从而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运动是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形式之一,运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体脂率等多种代谢指标,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应包括有氧、抗阻、柔韧性和平衡练习等,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应考虑运动治疗的目的、时效性及每个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口诀是什么?糖尿病运动“13579”
“1”运动时间
餐后1小时运动(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时)是最佳的运动时间。
在进餐后一小时内血糖会迅速升高并逐渐达到峰值,在一小时后进行运动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使餐后血糖下降,还不易犯低血糖,同时也有利于体重的管理。在进食后一小时内运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甚至腹痛的情况。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进行适量的运动,最好能够将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步行上下楼梯、做家务等。
每次运动至少 30 分钟。
运动时间过短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运动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导致疲劳和受伤。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
年轻及身体素质良好的患者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年纪偏大、且并发症较多的患者则可以选择低强度的运动方式。
每周运动至少 5 天。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 5 天,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时间,以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运动时的最大心率不超过(170-年龄)。
运动强度过大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心血管事件等风险,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控制好运动强度,最大心率不超过(170-年龄)。可以通过佩戴心率监测设备或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
“9”运动重在坚持
运动要长久坚持。
运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糖尿病患者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只有长期坚持运动,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医生介绍
陈华
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
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骨质疏松、痛风、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垂体相关疾病及高血压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
门诊诊室:门诊楼2楼B区2B12诊室
医生介绍
邵衍中
副主任中医师
从事内分泌科临床工作,曾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半年。熟悉内分泌科常见病诊治,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门诊诊室:门诊楼2楼B区2B12诊室
医生介绍
刘昌
主治中医师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8年,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1.各种亚健康调理;2.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3.感冒发热,咳嗽鼻塞,慢性鼻炎咽炎;4.慢性胃炎,胃溃疡,便秘,腹泻,脂肪肝;5.失眠焦虑,头晕头痛,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门诊诊室:国医馆
医生介绍
赵云燕
主治中医师
糖尿病足专科医生
擅长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足病,痛风,甲状腺疾病,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垂体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曾至浙江大学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修。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课题一项。
医生介绍
胡斐然
住院中医师硕士
擅长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等内分泌疾病,师从全国基层名中医姜黎平院长,高祥福工作室成员,主持金华市科技局课题一项,参与课题多项。
门诊时间:周六上午
门诊诊室:门诊楼2楼B区2B12诊室
图文来源:自媒体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