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女性产后盆底松弛的现象变得非常普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已经成为影响现代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把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为什么会出现PFD
怀胎十月,子宫逐渐增大,腹腔和盆腔的压力逐渐增大。
首先,体内激素的变化和逐渐增大的子宫对盆底肌慢性牵拉使肌纤维变形、肌力减退,最后导致盆底肌肉逐渐松弛。
其次,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盆底会受到胎头的长时间挤压,导致盆底肌肉高度扩张,会阴侧切术等损伤而导致盆底肌肉收缩力下降。
会出现什么症状?
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薄弱、损伤及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盆腔脏器移位并引起各种盆腔器官功能异常,患病妇女可出现盆腔器官脱垂( POP) 尿失禁( UI)及性功能障碍( SD)
POP包括: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阴道穹窿脱垂和子宫脱垂,可伴有膀胱膨出、肠膨出和肠疝。
尿失禁中压力性尿失禁(SUI) 是最常见类型,占女性尿失禁的 61%,即大笑、咳嗽、剧烈运动时尿液不自主流出。
有研究表明通过在产后实施盆底肌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盆底肌收缩力,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训练加电刺激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肌肉损伤效果理想。
1.盆底筋膜损伤不可逆
我们都对盆底肌有过认识了,但筋膜又是什么东西?
盆底肌上不仅仅是肌肉,还有很多筋膜和韧带这些结缔组织。筋膜和韧带对于盆底肌的支撑作用非常关键。
由于怀孕和分娩,盆底肌必然出现松弛,但我们的子宫等脏器不至于一下子脱垂下来,就是由于有筋膜韧带还在撑着。
但如果我们不及时恢复盆底肌的强健,筋膜迟早也会支撑不住,断裂后,像拉断的橡皮筋,无法再恢复。
2.一胎不修复,二胎损伤更大
有非常多的宝妈认为生完第一胎感觉良好,没出现那么多的问题。
那当然,生第一胎的时候还比较年轻身体也好一些,很多的二胎妈妈就会感觉到怀二胎会辛苦很多。因为二胎的时候盆底肌的损伤加倍了,有的宝妈甚至说打个喷嚏尿就流了出来。
特别是一胎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性障碍的,如果不及时康复,在二胎孕中,症状容易加重。
3.生完孩子就做康复,恢复的更快
有研究表明,产后就做康复比出现症状后才治疗恢复的效果更好时间也更快。
产后积极锻炼盆底肌也可以有效的为下一次的妊娠做好准备。
适应证
盆底肌松弛:产后的妇女、更年期女性
轻中度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
轻度盆腔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直肠脱垂
性生活障碍:性交痛、无性高潮、性欲下降
阴道:阴道松弛、阴道痉挛
如果有以下情况暂时不宜选择盆底康复训练
禁忌症
阴道出血:产后出血、月经期
癫痫不稳定期
有盆底肿瘤和其他严重炎症
泌尿道的炎症
王静
主治中医师
康复医学科硕士
坐诊时间:每周一、周四上午
坐诊地点: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门诊三楼康复门诊
现主攻盆底及产后康复方向,在产后脏器脱垂、性功能减退、性交痛、慢性盆腔痛、骨盆旋转、产后体形管理,均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产后下腰痛临床经验相对丰富。喜结合脉诊进行养生防护及疾病辩治,善于使用中药,在咳嗽、外感,脾胃疾病,慢性鼻炎、郁症均有涉略;尤善妇科月经不调、不孕,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的治疗提倡以“防”为主,“治”为辅。主持中管局“运用正交法优选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及院级“调制中频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探索”课题各1项。
图文来源:自媒体宣传中心